磁性吸波材料的显微结构

主题: 磁性吸波材料的显微结构

主讲人: 车仁超

地点: 延安路校区纺织科技创新中心楼217

时间: 2019-09-16 14:30:00


主讲人简介:

车仁超,2017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先进材料实验室公共技术部主任、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中国电子显微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晶体学会理事;中国材料学会理事;上海市显微学学会副理事长兼材料分委会主任。研究方向:电子显微学;纳米隐身材料的合成、能源材料显微结构与物理性质。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仪器重大等多项课题,SCI论文300多篇,含Nature子刊、Adv. Mater.、PNAS、PRL等,引用万余次。


内容摘要:

磁性吸波材料具有磁损耗强、成本低的特点,在信息安全、军事隐身等领域拥有广泛的前景。然而磁性微粉有易团聚、高温氧化、电磁阻抗不匹配、频带窄等问题,导致性能不稳定。研究现状多停留在制备工艺和性能测量,中间的电磁微观机制与吸波机理不明确、是个黑箱,这成为吸波材料领域的重大挑战。本课题组围绕材料显微结构和吸波性能关系,通过系统深入的研究,发现了核壳结构能显著提高材料的吸波性能,提出了全新的耦合增强机理和具有普适性的吸波材料调频新思路结合自主发展的原位电镜,阐明了吸波材料在电磁温等复杂环境作用下的工作机制,为提升吸波材料的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1)发现了核壳结构可以显著提高材料吸波性能的效应,以碳纳米管作为约束壳层能有效地防止磁团聚现象并增强磁性能,明显提高“碳管包覆铁”复合体系吸波性能(Adv. Mater. 2004, SCI他引1000多次)。推而广之,在四氧化三铁、坡莫合金等磁性微球核心外表面致密包覆各类介电氧化物壳层,建立了一种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核壳结构增强吸波材料性能的策略。(2)建立了吸波材料吸收频率简易调节的新机制,发现只简单地改变镀铁核壳吸波纤维阵列在叠层纤维之间的堆垛铺排角就能实现连续调频。而改变壳层材料的化学组分、表面电荷又能实现宽频强吸收。提出并实现调控吸波材料长径比与各向异性程度,来实现介电特性和吸收频率的灵活调节,这对发展智能吸波器件具有重要意义。(3)构建了复杂多场下的核壳结构磁性吸波材料的模型体系,研究了不同温度与磁场下,维度与尺寸会引起的内部条纹畴向涡旋畴转变,发现了具有边缘调制和拓扑守恒相变特征。